我国栽培梅花技术
梅花原产我国,在我国栽培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与人民在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有传统的多方关联,人们对梅花已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民歌集《诗·召南》中有“扌票有梅”,记述当时青年男女抛梅定情的风俗,从情歌中反映出当时,梅树与梅子的存在都相当普遍。梅花的栽培欣赏,最早的记载在《西京杂记》中:“汉上林苑与侯梅、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
古人赏花的文化习俗,当让宋·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张功甫《梅品》系统阐述了赏梅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内涵。“花宜称”凡二十六条:“淡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台、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
看曹公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吟梅花诗:《访妙玉乞红梅》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伢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红楼梦意境的美艳实在与寒梅无二致。
笔者初赏梅是在“多子规”的青城山中,很冻的天,有雾,足趾欲裂,屋后便是荒芜的梅苑,中有一祠一池,池有山苔,池中枯萍泠泠,池中偶有红鳞幽隐暗吹,黄昏时、子夜时都是很美的。一次,欲折一枝于屋里美人瓶中插花,花枝甚韧,每一次抖动都落下成阵的梅花,花未折成,倒伤了一地。衣上也冷冷有痕。粘衣不嫌花雾重,泠泠青苔有谁怜。还有拙诗云:眠云寺里梅花早,冰溪清浅红鳞吹。禅房雾多僧衣少,钟声越尽平林渺。又,佛苔古寺月,残梅洞天水。光跃成虚澄,影动作氤氲。又,梅黄荒墟园,芽月动黄昏。江陵千里雾,此处最幽迷。又,黄月微微白(指白梅)魂冷,阴风瑟瑟宿鸟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