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优良的种子
					一、林木种子的概念
	    种子的涵义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植物学上的概念和林业生产上的概念。
	    植物学上所谓种子,是从植物胚胎学的角度出发,指的是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这种繁殖器官可认为是植物界在生长期发展过程中达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其形态构造和生理机能对植物种族的绵延和传播具有特殊的优越性。一般种子具有一个完整的胚,它是一株幼小植物的雏形,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发芽生长 而成为正常植株。另一方面,在成熟期间母株已为胚贮备足够数量的营养物质,以供胚在萌发期间恢复生长时吸收利用。此外,植物种子一般都具有保护构造,使胚不易受到损害;种子外部的各种附属物,有助于种子的自然传播;种子具有的休眠特性,使幼苗生长能避免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种子具有以上特点,使种子植物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繁茂昌盛,在自然植物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
	    林业生产上所讲的种子,涵义比较广泛。概括地说,凡在林业生产上可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不论它由什么部分发育而来,也不论它在形态构造上简单或复杂,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的,都统称为种子。
	    目前林业生产方面所利用的播种材料各种各样,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个主要类型:
	    1.真正的种子:
	    这一类型就是植物学上所称的种子,它是由母株花器官中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林业生产中这类种子是从易于开裂的球果或干果中取出的。这类树种包括大部分针叶树如冷杉属、铁杉属、松属等以及一些荚果(刺槐、合欢)、蒴果(垂柳、响叶杨)等。
	2.类似种子的果实:
	这一类型的种子植物学上称为果实。这一类型的种子内部包含一粒或几粒种子,而外部则有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包围着。这一类的种子有颖果(竹类)、坚果(栎类)、翅果(榆、槭类)、核果(核桃、山杏)等。它们的种子包在果皮之内,不易分离,故直接用于播种育苗或造林。
	    3.营养器官:
	    营养器官指可以用来繁殖后代的根、茎、叶、芽筹无性繁殖器官。如我们最熟悉的杨树类的插条,泡桐的根等,它们具有象种子一样的“传种接代”的作用。
	    由上可知,所谓种子,在植物学是狭义的,它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定义,不能把它和果实或营养器官混淆起来;而在我们林业生产上的所谓种子则是广义的,包括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二、林木良种的概念
	    林业生产上所谓良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指优良品种而言,一方面指优质种子而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林业生产上的良种,必须是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优良品种所具备的遗传特性,应该符合林业生产的要求,如林木的速生、丰产、材质好、抗性强等;而优质种子则指各种林木的种子本身具有的高度播种品质而言。具体
	的说,林木的优质种子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纯净一致:
	    同一批种子应尽可能少含其它树木的种子、杂草种子、虫卵、虫瘿等有生命的杂质;另外尽可能少含泥土、沙粒、碎壳、残片等无生命的杂质,尽量提高其纯度。
	    2.饱满完整:
	林木种子应该发育良好,充分成熟,形状、大小、颜色整齐一致,内含物充实饱满,组织紧凑致密,不含细小粒、破损粒及胚部受伤粒等。
	3.健全无病虫:
	林木种子的内部和外部没有感染到病害,没有被害虫所蛀蚀,也没有害虫潜伏其中。
	4.生活力强:
	林木种子应具有旺盛的生活力,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势强(即发芽整齐迅速),发芽率高,长成的幼苗整齐—致。
	    实践证明,要获得大量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必须建立林木良种基地,同时在种子收获、脱粒、暴晒、搬运、贮藏及加工等整个生产过程中,要严防差错损伤,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符合规格的良种。